× 快速导航
bc体育
分类
bc体育平台登录入口教学管理系统十篇
发布日期:2023-10-02 01:35:26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2001年成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目前承担着来自同济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临床各专业本科、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的理论见习课程和临床实习轮转带教任务.目前,在院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600余名.医院成立教学办公室作为专职的教学管理机构.

  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有以下需求:①需要对学生和教师的全流程行为进行跟踪管理;②需要保障教学质量并进行量化评估,实现教学管理任务过程的可视化;③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的效率,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不增加人力资源;④建立临床教学管理相关数据的科学性管理体制,挖掘临床教学管理的数据价值.该系统在信息化改造方面有以下难点:①临床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课时数多,排课难度和工作量大.近年来,东方医院的教学业务范围扩展迅速,接收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多个专业的理论授课和实习教学,且长、短期实习的留学生众多.其临床教学系统的课程复杂,涉及学科多,课程类型复杂,包括理论教学、见习、PBL授课、CBL授课、教学查房、小讲课、技能训练等,课时数庞大,每年完成56门课程授课,总学时达3000以上,人工排课效率低且易出错.②各专业实习轮转和实践课程同步进行,管理难度大.该院实习生来自多所医学院校,专业多、人数多,实习大纲和实习进度不统一.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学生需要进行内、外、妇、儿多个科室轮转实习,且各个院校进出实习日期不一致,实习轮转计划和实践课程制定须在符合实习大纲的基础上,兼顾多个教研室实习人数的均衡性.③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需求.医学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是教育转型实践的新探索.在信息化助力下,系统自动生成各种数据统计图表,形成多维度成长档案,包括过程记录、师生互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考核、技能操作等方面,学生的成长不再是枯燥的分数,而是全面成长的轨迹.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使教师因材施教更加科学.④智能化教研室及教师绩效管理需求.通过教学轨迹跟踪,系统即时动态生成教研室及教师的教学绩效.通过数据的专业解析和深层挖掘可以找到各个教研室及教育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对已经发现的一些教育问题,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症结.

  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以及综合评定各种微服务技术方案的具体特点,结合用户需求,我们选择了基于Docker容器技术的Kubernetes微服务框架,通过利用Kubernetes等技术将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各种应用跨主机编排在一起,实现弹性、易扩展的架构,从而轻松应对不断变化的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Docker容器是资源分割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并封装整个软件运行的环境.它是一个跨平台、可移植并且简单易用的容器解决方案,可在容器内部快速自动化地部署应用,并通过操作系统内核技术为容器提供资源隔离与安全保障.首先,该系统架构设计了能力支撑微服务层,包括三方面:人脸识别微服务、图像转换微服务和消息通知微服务.其次,在能力微服务层上面构建了应用微服务层,包括学籍管理微服务、考勤管理微服务、课程管理微服务、实习轮转微服务、教学互动微服务,以及数据分析微服务.第三,该架构的最顶层是客户端层,支持PCWeb浏览器、移动端浏览器、手机微信客户端、手机APP这4种直接访问方式,客户端层通过http、websocket、noGtification这3种轻量级通信协议与应用微服务层相联并获取所需数据.另外,该系统架构还设计了数据库微服务,包括教师数据库、学生数据库、考勤数据库、教学数据库4个数据库,共同为该系统其他模块提供数据库服务.

  该系统有六大功能:学籍管理、考勤管理、课程管理、实习轮转、教学互动、数据分析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特点如下:高效化:提供考勤、轮转、评价、考核等功能,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专业化:遵循顶层设计、分级管理、过程管理的原则,紧扣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统一管理教学培训数据,使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通过引入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实现了医学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完善了教学工作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功能,挖掘出了医学教育环节中的数据价值.采用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进行上层应用开发,并进行个性化应用及需求的弹性扩展与开发,该系统有以下创新点:①引入“睿眼”人脸识别引擎,成功实现人脸数据的采集及自动识别;②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建立临床医学教学大数据分析及能力,对于医学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环节;③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构建分布式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种数据文件的共享.

  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是该系统主要创新点之一.为解决考勤问题,在能力微服务层引入了人脸识别微服务.通过1080P高清网络摄像头对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检测,并通过“睿眼”人脸识别引擎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及自动识别,识别成功率高达99.83%,有效提高了课程考勤的效率人脸识别考勤功能的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RTSP视频流.摄像头对着闸机持续进行视频流拍摄,所生成的RTSP视频流经局域网传输给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步骤2a:定时抓取图像.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从RTSP视频流中定时抓取图像,发送给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步骤2b:视频图形数据.在执行步骤2a的同时,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还将视频经局域网发送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供管理员用户进行随时查看.步骤3:检测人脸.采用“睿眼”人脸检测算法,人脸检测微服务模块负责从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所传送来的图像中检测人脸信息.步骤4:通知检测到人脸.人脸检测微服务模块一旦检测到人脸信息就立即将该消息传给WebScGoket消息通知微服务模块,WebScketo消息通知微服务模块会通过WebScketo接口将该消息立即传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提醒管理员用户及时查看.步骤5:人脸识别请求.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向人脸识别微服务模块发出人脸识别请求.步骤6:人脸识别结果.采用“睿眼”人脸识别引擎,对数据库中原有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人脸识别微服务模块对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供考勤人员实时查看.

  该系统在东方医院的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明显:①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系统的应用真正帮助教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教务事项中解脱出来,缩短了排课、整理数据等时间,能够一键生成学科、科室、教师、学生的过程化管理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高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管理的方式落后、事务繁杂且易出错等问题,进而真正达到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智慧化.②网络化系统是临床教师教学的有力保障:通过系统,教师能够在手机上随时查看教学、实习进度,并收到系统的定时提醒,不仅促进了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个性化成长轨迹进行因材施教,有效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③个性化信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可随时通过系统在手机上查询学习、实习进度,在课堂、实习之外与教师进行互动、反馈,通过个人成长轨迹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与计划,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习归属感,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办公自动化,英文OfficeAutomation,简称OA,是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bc体育平台登录入口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办公自动化由70年代未80年代初在我国的提出,到现在已有了近二十年发展历史。由于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新产品不断的出现,办公自动化的内涵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最早的办公自动化指的是传真机、打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使用。接着,办公自动化指的是用电脑进行文书存贮、排版、及输出工作,使用电脑进行人事、财务等进行管理。

  现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观点认为:办公实际上是人与人、人与部门、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分类、传递及处理,活动的协调,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过程。传统的办公自动化多是指字处理系统、轻印刷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换、传递,无法实现单位、企业内部的协调,难以对非文本的如:声频、视频、图形、OLE对象、扫描图象等多媒体信息、超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传统的电子邮件系统没有对办公过程中的工作流提供良好的支持,难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工作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更好的跟踪事务的处理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作用相当于动物的神经系统。目前较成熟的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电子邮件系统和协作系统,较先进的Intranet/Internet(WEB)方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都是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很多高校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数字化,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授课时间和场地上的限制,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对于教学信息系统,研究较多的是从技术出发[1],例如采用Web技术[2]、多媒体技术[3]、Blog[4]技术等来支持系统设计。通用性的教学平台往往也只是设置了一些课件共享、作业批改、教学邮箱互动、教学成绩统计等功能来辅助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实际上,作为教学的一种促进手段,教学信息系统功能设计要符合教学者和学习者实施教学过程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对一门课程具有引导、管理和评价功能;学习者在合理的教学过程指导和监督下,完成课程学习,接受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检查,并对施教者给予一定的评价。在一些通用的课程管理系统中,系统的功能设置往往过多注重教学阶段成果检查、教学材料共享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而会忽略对课程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管理和监督。

  本文将以工程性课程―软件工程为例,分析在建立教学信息系统时应考虑的问题,并给出该课程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中关键部分的设计和实现。

  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过程、软件管理的方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的目标是,使授课对象了解和掌握开发软件项目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本课程可以采用“工学结合、强化实践”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工程类的课程,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逐步求精是软件工程实施中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可以体现在每个工作流过程中的迭代和递增[6]。对于软件工程的教学实践来说,也需要遵循这一重要的原则。从授课对象最初接触到课程的理论概念直至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的一个项目产品,其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从项目实践的角度,软件工程课程实验成果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学生需要在一段持续时间逐渐建立起工程思维方式,并经过反复几次修改和扩展,最终形成可验收的成果。软件工程的工程特性需要我们按照软件工程过程要求来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引导和掌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分配和教导的作用。对教学环节的严格实施意味着对授课对象软件工程实践起到更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

  软件工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测试和软件设计模式等课程是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的。它在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程序设计课程、数据库课程的综合应用,也是软件工程测试、设计模式等课程的基础。在一些学校的课程安排上可能在讲授软件工程课程的同时,相关的其他课程授课也在同一学期同步进行。要使得软件工程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需要将授课对象的注意力引导到实验实施过程中的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把握。需要强调的是作好软件过程的实施和管理,才能处理好和其他课程所教授内容的衔接和深化。

  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课程的授课对象真正能够在软件行业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应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在讲解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应介绍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教师可以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提炼出理论知识,然后用类似案例对授课对象进行课堂模拟实践来验证已经阐述的理论观点,使授课对象体会到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这一过程。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的项目,也可以来源于网上的一些资源。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各种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在软件工程中,会涉及到软件制品的撰写。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可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通过小组成员的组合以及每个成员的分工,组织实施软件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遵照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做好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环节,以及编制产品文档。文档的撰写需要符合一定的格式与标准。提供文档编写模版,可以起到一定的撰写约束和规范化作用。

  由于软件工程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更多体现出的是其工程性,需要授课对象通过课程学习积累一定的经验。因此对授课者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授课对象学习成果评价不能只看可运行的项目成果和笔试成绩,需要和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相结合。对过程的评价体现出了对授课对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进度安排与监控][案例资源多媒体展示][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生成][教学成绩评定][授课计划安排][教学日历制定][实验安排][文档类资源上传][案例资源浏览][音视频资源制作][文档模板定制][文档在线生成][文档查看][成绩评定配置][作业统计][成绩评定][教学质量评价]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设计了软件工程课程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为实现软件工程课程的过程管理目标,我们在传统课程管理系统基础上增设了教学进度安排与监控、案例资源多媒体展示、规范文档生成、教学成绩评定等功能。

  案例资源多媒体展示模块为学生提供在线阅读文档资源和在线点播视频资源的功能。系统提供教师对展示案例资源的访问控制,支持教师将上传的文档资源转换成SWF格式[7]的文件,以统一的界面供用户浏览。同样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资源则统一转换成系统播放器支持的视频格式,支持在线点播。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浏览和观看案例演示结果,系统提供互动的教学课堂功能,包括教师发送和授课对象接收两部分,主要实现远程语音、视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播和同步演示功能。

  系统采用Flash Media Serve[8,9]的流媒体技术与数据同步构建web服务,提供即时音视频播出功能。以FMS平台为核心,实现了主播端(教师端)的音视频多媒体信息有效采集、编码、转换,向客户端进行有效传输的功能。教师通过该功能在实施音视频在线授课同时,可通过在线录制将授课内容录制储存起来,以便在授课结束后,学生可以继续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到的某些具有版权保护的教学课件,可以向授课对象演示,但拒绝学生下载要求(如图2所示)。

  教学进度安排和监控模块主要是用于教师安排教学进度并监控教师教学活动的完成进度。每学期的开学初,教师都会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一份详细的授课计划,如图3所示。

  教师确认提交进度安排后,系统会根据教师生成的进度安排,在相应的时间提醒教师作业或批阅作业。课程模块中的课内作业模块与教学日历模块关联。教学日历模块根据授课计划里的授课起止时间来安排具体的教学日历内容,并启动后台程序对每个教师作相应的进度监督,对教师的作业情况和批阅作业情况,系统可给出相应的统计。统计结果可以为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生成功能包括添加规范文档模板和生成规范文档两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添加各种软件工程的规范文档模版,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文档,软件设计说明文档等。学生根据作业进度安排可以在线填写,按照模版定义的格式最终生成一份包括字体、行距、标注都一致的规范文档。文档可以保存在授课对象本地。由于该模块和教师布置作业进行了时效性相关,超期的作业将不允许被修改和提交。

  文档自动生成及教学进度表生成主要利用了JACOB和iText[10]开源组件。相应的操作步骤为:利用open函数打开Word文档模板,查找模板中要替换的内容;成功找到后,将用户输入的内容替换模板中的内容,并将文档光标下移一个位置;重复操作至所有内容替换完整,利用save函数保存文档;最后,用close函数关闭Word。

  授课对象学习水平的评估关联到课程作业的模块和成绩评定标准。教师可以进行评估标准配置,系统根据教师选择的标准获取所有已交作业的授课对象信息,并列出授课对象总提交作业次数、正常提交次数和延迟提交次数等。系统预设一些基本的算法,按照教师选择的算法来提供对学习过程的总体评价。

  本系统可以为满足综合性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提供过程监控和评价。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问题,着重通过建立教学过程模型来实施教学过程的管理。

  [1] 王珠珠,张伟远.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J].

  [3] 王绍卜.基于WEB的校园多媒体教学平台技术研究[J].实验技术与

  [4] 何鹏,邱建林,顾翔.基于Blog与RSS的主动探究式教学平台设计[J].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是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建设实验内容先进、有自己特色的物理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费论文,网络。目前,随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分层次、模块化、点面结合、全面开放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课内选做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实验实行每周工作日全天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时间利用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教师可利用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预约管理,实验成绩评定等,另一方面,实验中心所有实验室和实验项目在所有工作日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进一步研究实验内容和开发实验,使得中心起到了学生的实验图书馆的作用。

  我们在建立每个层次的实验项目时考虑到学生的选做空间,每层实际开设的项目个数高于学生实际做的个数,一般高于30-50%。在每个模块中,也充分照顾到学生选择空间,学生可选择模块中的任何实验,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系统全面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我们规定在每门课中学生必须选择到所有的模块。同时在各类实验课程学习中选择基本内容、选做内容和小课题的各项内容。另外学生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各自专业联系紧密的应用性、综合性的物理实验项目。

  通过诸如课题实验、研究性实验、课外创新训练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拓展了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的空间,各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内外、实验室内外、网络平台、图书馆、竞赛活动、教授的科研实验室、学校的SRT项目等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的物理实验室空间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

  服务器主机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PHP作为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生成动态网页,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采用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之所以选择IIS建立服务器是因为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而PHP5.3.2与IIS7.0的配置方面也进行了优化,仅需要一步就能完成配置,ZendOptimizer3.3.0则是用来优化提高PHP命令的执行速度。

  本系统是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需要运行在服务器端。免费论文,网络。客户端只须通过浏览器(IE5.0版本以上)就可以同服务器讲行交互。

  “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安排实验和实验设备管理,此外,还有实验室简介、实验教学资源库、实验技术讨论等。实验安排由时间和内容上相对较固定的安排方式改变为灵活的网上预约方式。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库中有电子课件、实验录像、设备图片和仿真实验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系统主要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根据设计要求把系统分为5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联系。其中安全管理模块位于4个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学生选课模块、教师操作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之上,并限制不同用户的权限。免费论文,网络。管理员能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其他用户只能使用系统的部分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利于各部分功能的完善,为增加新模块预留了空间,有利于系统的扩充。

  系统采用双重限制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首先,在管理网页上加入限制用户权限的功能;其次,在每一个管理页操作的页面上加入用户权限的限制。同时,也提供了数据库文件备份和更新的功能,对系统起到了根本性的保护。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了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和管理员信息管理。学生信息和教师信息管理模块即个人资料管理模块。管理员信息模块则包括了全部用户资料,还具有设置用户权限和黑名单管理功能。

  学生选课模块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因为选课系统平台的大部分数据输入都是由于大量学生的选课操作获得的。选课模块的设计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每次选课往往会有好几百人同时登录,这就要求从算法设计上尽量少的占用系统资源,以防止出现因服务器系统资源不足而导致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

  因为预定实验操作是一项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问题的操作,为了防止预定数据出现混乱,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采取严格的判断与验证措施。

  严格的验证保证了实验预定数据的准确可靠,不至于出现选课数据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教师的操作主要是考勤和录入成绩。在实验的上课时间界面中,教师用户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实验的状态,包括已做或未做、是否已经考勤、是否已经录入成绩,教师用户可以根据状态情况决定下一步操作。

  系统管理模块是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实验项目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报表打印管理,信息、留言回复以及基本配置管理等,实验项目管理用于管理员对实验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实验项目本身的管理;二是对某次实验上课时间的管理,对不足人数的实验课程可设置取消,以及对调课的一些设置。

  教学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电子课件、实验录像、设备图片和仿真实验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上传,编辑以及删除等功能。

  因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数据备份和系统维护工作就格外重要,在平台中,还设置了数据备份和学期数据管理等功能,更有利于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免费论文,网络。

  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经过逐步完善优化,现已经在校园网上成功的运行了四年,成为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和学分制下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受到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因为系统避免了复杂的实验课程安排和时间协调过程,方便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课。免费论文,网络。该系统使得物理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成为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

  [1]张小灵、胡其图、张超等.基于web的物理实验网络选课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理与工程.2004,1:29

  [2]盛佳南,蔡青.开放式层次化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网络管理平台建设[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5:574-575

  [3]刘果红,李义宝,黄凯等.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09,5:72-73

  [4]周惟公,李杰,王杰.开放式创新型实验物理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09,1:77-79

  [5]黄声烈,孙文广,石景海.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98-199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用于控制、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随着操作系统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操作系统”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操作系统”课程具有概念多、抽象、内容广、更新快的特点,对老师授课和学生掌握难度都较大,如何将“操作系统”课程中抽象的原理与具体繁琐的操作系统实现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比较直观的、易于理解、易于掌握的形式展现出来,一直是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关心与探讨的一大问题。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有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课程的时代化要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本课程教学实例分析与实验平台均已采用目前流行的Linux 操作系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包括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了“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辅助演示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教学辅助演示系统将一些较抽象的原理,诸如:内存空闲分区的记载与分配回收的过程、虚地址到实地址的动态转换、存储管理伙伴算法等,用课件动画,生动形象地揭示、演绎抽象原理的实现。本系统程序开发平台为Visual C++6.0,主要功能由图1描述。

  管理存储器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分区存储管理、分页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等。本设计针对分区存储管理,通过分区表格记载内存空闲区,进行分配与回收管理并作模拟演示。采用的算法有最佳适应法、最差适应法、首次适应法和伙伴算法。

  Linux虚拟存储技术,通过多级页表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采用位图和链表方式管理内存页。

  伙伴策略:将主存划分成块,块大小为2幂次页(块组):1页,2页,4页,8页,16页,32页。块内页连续存储于MEM,当分配一个空闲区:S=2k时,若空闲组链中2k链非空:分配出去。若2k链空:则找2 k+1链,不空:分成2个2 k。一个分配,一个进2 k链。2 k+1 链空 :继续找2 k+2 链。

  伙伴算法有效地分配和回收页块。页分配使用2的幂次大小的块。这意味着可以分配1页大小,2页大小,4页大小的块,依此类推。只要系统有满足需要的足够的空闲页,模拟分配代码就会在 free_area中查找满足需要大小的一个页块。free_area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描述自身大小的页块的占用和空闲情况的位图。

  描述当前某个块组首地址、大小、空闲标志。所有块组的BLOCKDATA结构被动态记录在与此关联的数据库的动态数据集中。

  本系统为空闲分区算法与内核机制演示系统,系统初始主界面见图2所示 。主窗口中间16*16网格区,每小格代表一个基本主存页块。用绿色小方格表示该页为空闲,用红色小方格表示该页为忙。初始时,设256个页面均为空闲。当前内存使用率通过网格区右侧方框图显示。主窗口右方,提供一组“初始化”、“分配”、“淘汰”、“演示”动作按钮。右下区记录了对本系统进行的所有操作,即操作日志。被记载在日志文件中。故当再次启动本系统时,可以再次见到退出系统时的状态。

  当分配一个长度为prosize,即2k块组时,查动态数据集中有否该长度块组处于空闲(False标志),有则将该记录标志改为True,示作成功分配。否则,调用函数,采用递归方法将块组size =2k+1(若存在),分解为一对伙伴(2k 、2k),分别以二个块组记录进动态数据集。分配流程见图3所示。

  图2、图4 分别为程序初始界面窗口与数据集初态。点击“分配”按钮,可进入分配界面,选择内存分配算法(伙伴算法)、输入分配大小要求,执行动态分配过程。若首先分配4页,动态数据集中将256个连续页块作递归分割,并将第一个4页作分配(True),另一个4页的伙伴空闲(False)。若随后再分配16页,空闲区大小的页块和首地址的变化见图5,内存分布状态见图6所示。任何时候,都可选择“淘汰”按钮,将内存空间作回收及合并,执行淘汰处理。由于每次所作的内存分配与回收操作,都被记录在日志文件中,并通过主窗口显示。动态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类似Buddy算法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较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并且从难以理解的基本概念开始、运用教学辅助演示系统的教学手段,以比较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1] 李善平,陈文智.边干边学――Linux内核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网络化是指用Internet(包含了数字化、多媒体)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大学教学管理网络化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标准》,教学管理网络化资源的属性标注必须清晰合理;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的重复开发,必须尽量做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为了系统易于普及,在成本上必须讲究经济实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大学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定位在基于软件实现的“应用层”上,在大学现有教学网络化资源和教学管理网络化平台上作二次开发。

  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首先是系统分析。要明确系统的功能与任务﹑拟建设系统的基础与条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主要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并严格按评审程序进行评审。

  第二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系统布局结构﹑系统硬件结构﹑系统软件结构等),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设计各相关子功能与实现途径。因为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是采用计算机作为主控设备来构建的,所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主要指标:系统的可靠性,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系统的响应和处理速度,系统的可扩展性等。

  第三是系统实施。将第二阶段所形成的系统物理模型转换为实际系统的过程即系统实施。主要工作有:硬件的安装,软件开发,系统的局部调试与整体调试(联调),系统的试运行与运行。在系统实施阶段,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可能是分析阶段未考虑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设计阶段考虑不周的问题,都需要及时修正。

  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以后,应对项目进行验收,对系统进行评价。采取有效措施,对系统进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由制作端、管理端、客户端三部分组成,其中制作端用于将实况或存储的音频和视频编码为流、流文件或两者兼有,为系统用户提供点播或广播的流,其输入可以是摄像机,摄像头等采集设备或卫星电视,也可以是存储的可转化的网络化文件;采编工作站为加工单元,用于网络化数据的编码,形成特定的实况流广播流点播流或智能流。制作端生成的流格式文件存储于流文件仓库中,供用户点播或作为广播源进行广播。

  管理端由视频管理器和中心管理器两大部分组成。视频管理器既要存储网络化节目(课件)也要完成网络化节目(课件)的发送;每一个视频管理器端上都运行有由一系列的组件管理组成的视频管理平台,这组管理用来将音频和视频内容通过单播和多播等形式发送到客户端和其他管理端。

  中心Web管理器也属于管理端,其主要作用是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分发并提供理,对网络化节目(课件)的组织逻辑和大学教学管理的业务逻辑进行控制和管理,使之适合大学教学管理的特点。客户端是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Web管理和管理页面,播放器可以使用独立的播放器,也可以嵌入到浏览器或其他应用程序中。客户端为用户访问和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节目(课件)提供了便捷的接口。

  根据管理内容和管理对象的不同,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的体系结构按照影视厅、音乐厅、语音室、教学管理厅、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监控中心、管理中心、社区等部分进行组织。

  教学管理系统在具体实现上,需要开发一系列的功能模块,独立或协同地为上述组织模块提供支持和管理。系统通用模块有节目(课件)录制﹑节目(课件)入库﹑节目(课件)搜索﹑节目(课件)评价﹑收视率分析﹑网络化点播﹑负载均衡调度﹑数字权限管理等,它们为影视厅、音乐厅﹑语音室,教学管理厅,电视台,广播台等部分提供支持。一些主要的功能模块简要介绍如下:

  (1)负载均衡调度模块。该模块用于动态调整各视频管理器的负载量,和系统状态监测模块相互配合,使用户的请求总是在负载量最轻的视频管理器上得到最快的响应,从而使整个集群的管理效率和用户的响应速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通过负载均衡调度模块能够实时获取各视频管理器的负载参数,包括总连接数,可用内存,可用CPU,网络连接状况等信息,同时根据一定的负载均衡算法,进行实时的负载统计和排名,根据各视频管理器的负载总量,实现视频流的动态重新定向。

  (2)数字权限管理(DRM)模块。教学管理网络化资源只有经过允许的用户才能够使用,因此必须对网络化资源进行权限管理,该模块采用的是一种以安全方式进行媒体内容加密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它允许内容提供商在其的媒体或节目(课件)中指定的时间段、观看次数及其内容进行加密和保护。通过该模块,管理器鉴别和保护需要保护的内容,支持媒体灵活的访问权限控制,同时支持对这些权限的动态修改。

  (3)网络化点播模块。网络化点播是最目前最常见的交互式多媒体应用。该模块主要为系统提供媒体网络化的点播功能。除提供一般的点播功能外,系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提供智能流视频管理,﹑动态节目(课件)列表,﹑故障自动转换等功能。视频源采用多速率智能流节目(课件)源,能根据网络情况,实现自适应速率传输;能够采用多种协议提供视频管理,并能实现协议间的自动翻转,保证视频流顺利到达客户端;对节目(课件)由多集或多部分组成的情况,动态生成整个节目(课件)的播放列表。用户可点播整个节目(课件)列表中的所有或部分段落,点播次序无限定。当视频管理器集群中的某一系统或应用程序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将工作从故障节点分散到其余节点上,实现故障的自动转移和恢复。

  (4)作业模块和测试模块。是语音室和教学管理厅特有的功能模块,用于对学习者进行训练和测试;教师可以根据某一个或一组视听材料的内容布置作业,或组卷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评分,给出反馈;允许对题量和分值进行自定义,同时支持对试题的再编辑。

  (5)媒体课件制作和媒体课件编辑模块是教学管理厅的核心功能模块,媒体课件制作模块用于为教师制作媒体课件提供便捷的向导和工具。支持用户对媒体课件进行在线编辑,通过插入视频时间线的方式,可以进行标记(Marker)和脚本的插入,﹑移动,﹑删除等功能,教师可以在标记处进行插入教鞭﹑播放动画﹑切换页面等操作;支持教鞭的插入和编辑,系统提供四种教鞭工具支持,移动教鞭、下划线、方框、闪烁字体,教师可选任意一种进行标记,系统能自动录制标记代码,并与录制的视频同步,播放时能放出同样的标记效果。

  (6)网络化广播模块。为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台提供节目(课件)源;配合视频捕捉卡,实时广播的视频源可以来自任何影音设备的信号,如摄录放影机、影碟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也可以是存档的任何流式文件;在同一个频道中可以有多个节目(课件)源,循环播放;采用多线程机制,在广播多路节目(课件)时能实时存取视频数据;基于流式(Stream)的广播技术;采用UDP及网络无冲突技术,保证数据通畅无阻地在网上传输;采用多址广播技术,大大减轻网络负载,消除“广播风暴”;每路节目(课件)允许“无限多”使用者(网上所有用户)欣赏。

  (7)实时监控模块。主要是为系统授权用户(如校长、实验室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等)提供远程监控相关公共场所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可设置密码,确定使用监控模块的许可、优先级和使用权限;通过对摄像头的底座进行编程,可以远程控制摄像头的焦距,摄像角度等参数;摄像头传递的图像送到采集/转换设备,或者是采用专业的直播机,供用户远程访问;也可以实时存储备份,将监控画面录制到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上,供日后查看,存储的文件也可以通过网络调用。

  (8)系统状态监测模块。是管理器状态监测器的核心功能模块,用于收集各视频管理器的状态信息,如可用CPU,可用内存,﹑可用硬盘,﹑当前网络状况等,并根据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出当前的负载总量,发送到中心管理器上,这些数据作为负载均衡模块进行负载均衡调度的依据。同时,通过该模块可以动态添加视频管理器,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并记录该视频管理器的系统运行日志。

  以上构建的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在只有一个视频管理器集群的局域网应用上有着很好的适应性,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对于跨校区,甚至跨地区办学的大规模应用,由于用户规模比较大,覆盖范围比较广,单管理器集群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系统必须考虑向广域网过渡,对原有方案进行扩展。一个可行的方案如图3所示。

  整个管理系统由中心管理器集群﹑各区域管理器集群组成;在各区域管理器集群又包含至少一台Web管理器,一台视频管理器。中心管理器集群作为用户访问整个视频管理器系统的门户,维护Web页面内容和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在此数据库中,记录各区域管理器集群的总负载量(负载总量,可继续提供视频管理的视频管理器数量等)。区域管理器集群为本区域提供视频管理,维护本区域数据库(包括本地视频管理器数量,各管理器的负载量,是否处于活跃状态等)。各管理器集群是一组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管理器,每一台管理器都存储相同的信息用于客户访问,所有的管理器都有单独的IP地址,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视频管理;但管理内容需要通过中心Web管理器的解析和指向。

  在管理器端,各区域管理器集群的Web定期向中心Web管理器发送集群信息(该信息已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中)。在区域内部,各视频管理器都运行客户端程序,定期向区域Web管理器发送该视频管理器当前的信息。

  内涵是“一个概念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本质属性就是事物之间质的规定性,也就是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教育性。因此,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教育性,是一定条件下社会个体的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过程。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本质属性应该由演绎这一现象的目的、行为、过程、对象、质量等来体现。事物结构化的特征可以使每一个组成元素再细化下去,形成网状结构,而这个网状结构就是本质属性的总和。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下位概念,因而中小学教育的内涵又具有中小学的本质属性,它要打上中小学教育的目的、行为、过程、对象、质量等网络烙印。而浮现在表层的,是教学目的、对象、手段等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些交互作用的元素以及其交互状态,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内涵。

  结是结合之义,构是构造之义,合起来理解就是主观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结合构造的意思。结构既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是系统元素的有机整合后的总体效果bc体育平台登录入口。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是支点,区域是框架,学校是轴心。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有意义的互动。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抓教学管理科学化,首要的就是要抓教师的教学能力。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高度;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管理应着眼于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度。教师教学胜任力管理是我们开展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一个尝试。

  在课题研究的初期(2010年),我们就以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为标的,遵循“问题——假设——验证——改进”的思路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课堂观察、召开座谈会、课堂验证等环节,近500人次参与,历时两年,初步编制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量表》。该量表从学科专业性向、学科专业基础和学科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入手,围绕教师的情感、学科知识系统、学科方法论知识、背景知识、课程资源创生能力、课程资源呈现能力、反馈评价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要素设计了100个观测指标,引导教师从中找差距,弥补短板。

  制作这个量表的目的就是从类上面去探寻教师发展的主攻方向,导向性是主要价值。把它运用到教师群体或者个体身上,有助于群体或个体的进步。参与测试的教师,大多对此表都很感兴趣。我们有意识地要将本量表作为教师能力诊断的技术之一。

  这个量表的研制是实证性的,不是经验主义的东西。到目前为止,虽然这项研究工作持续了两年,但并没有结束。因为还需要大量的实证,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解释。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来自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的支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科学化,是对传统的反动,其核心在于在贯彻落实新的学生观、课堂观、质量观基础上,聚焦课堂,低投入,高产出。创新模式,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形态之一。

  沙坪坝区有近90所中小学,180余所幼儿园,分布在广大的东西部地区,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片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如何促进学校之间的发展,缩小校际之间的差异,提高教学品质,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学校的发展在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关键还在于学校办学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如何激发学校的潜能,充分利用好差异资源,则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

  2003 2008年,沙坪坝区一直在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项目组指导下开展校本研修,有很好的群众研修基础,学校之间也有一些不稳定的、自发的小团队,课题组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借助进修学院的教研力量和教学管理能力,根据区域特点和地理优势,我们分出若干个教研片区,或成立研修联合体,并派出负责点片联络的教研员,整合多方面的教研资源,达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目标。

  根据实际,把全班学生按优、良、中、差各个等次及性别等因素,分成6—8人为一个学习单元,同时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计划、步骤及专题研讨合作学习方法,在小组中选出具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在组长负责制下,分工又合作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②小组内学生在组长的领导下相互讨论学习心得,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疑点;

  ④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采取集中讨论式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教师帮助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重点为学生解惑。如此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学习规范,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规范教育。

  预习是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前提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很难在家中完成预习任务,为此要开设学生预习课。此节课为学生预习专用,组长按老师的预习要求组织本组成员有计划地进行自主预习,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以此实现“兵教兵”。班长或学科代表要对各组的预习情况进行监控。如有需要,学科教师可进班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组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其地位作用十分关键。学校集中对组长进行多次培训,各班主任及教师也都要跟进培训,让他们尽快成长为小组建设的核心力量。

  区域教学科学化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区域中小学教学的优质均衡,彰显社会的公平公正。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改进已有的评价方式,遏制以分数论英雄的势头,正确引导中小学沿着素质教育的大道前进。

  我们制订了《沙坪坝区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该方案从学生学业成绩、学校教学管理、教师工作情况三个方面入手,借助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教学质量的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反馈以及学生学业、学校教学管理、教师工作情况进行监控。教学质量监测的指标涉及学生学业水平、学校教课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信息管理、校本研修管理已经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教学绩效等若干个方面。在加强对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同时,还出台了《沙坪坝区中学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中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提高”,探索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相配套的评价方式。

  《沙坪坝区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和《沙坪坝区中学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优化了教学管理的评价手段,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标准,对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而教育科研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也促进了全区中小学运用科研思维去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新制定的全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宏观布局区域内中小学科研路径、重点、难点;研制《沙坪坝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督导评估量表(试行)》,对改变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方式,动态反映学校教育科研对本校教育教学的促进程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科、专业不断拓展,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尤其是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管理部门,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局面,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此时,以艺术院校为例,提出大力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设计开发多元综合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系统应用的灵活性,将有效解决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所面临的管理困境,极大地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对于高校而言,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主要体现为建设功能完善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平台的建设,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支撑。

  一般来说,高校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备基本的教学管理模块,如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成绩管理、考试安排、教材管理、收费管理、选课管理等基本功能;二是系统要容易操作,使用人员能够顺利地使用系统完成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三是系统要易于维护和升级,能根据学院的个性化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修改;四是系统应该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保障数据的隐私和安全等。可以说,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载体。

  大多数高校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自行开发或购置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搭建信息平台,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

  目前,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学校自行的特点自行组织开发团队开发,如南京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主要采用ASP、等技术自行开发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能基本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依托自身强大的人才优势不仅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还对其它各个系统的数据有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由于是量身定做,能较好的满足本校的需求,并且掌握源码,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系统、增加或删除功能模块。但是由于开发人员能力及各个学校的投入等原因,自行开发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在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另外一种方式是直接购买软件开发公司的产品,bc体育平台登录入口如杭州正方、湖南青果、湖南强智等软件公司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这类产品在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其通用性,普遍存在不能满足学校特殊教学管理需求的问题,尤其是艺术院校的专业方向较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存在较大差异,通用系统难以满足日常管理需要。

  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该校在校生规模约为1万人,有3个校区。该校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管理和单机管理系统相结合,工作量非常大,档案的存放也需要巨大的空间,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手工管理无法满足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第二阶段是2006年开始应用学年版本的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在该阶段花了很大的精力建立起了各种基础数据库,如教师库、课程资源、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场地、学生信息、学生成绩和教材库等。运行该信息系统后,该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由于该版本的软件在设计思路上过于简单,虽然基本实现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常用教学管理功能,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存在一系列以教学计划为核心的相关问题。现行系统对教学计划的管理不灵活,只能针对自然班级进行排课,不能对自然班级进行拆分排课管理,从而影响了整个排课的进程;在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系统也管理不灵活,二级学院开设的专业限选课及选修课很难在系统里面操作;以教学计划为基础的期末考试、正常补考、毕业前补考以及教材订购计划无法通过系统安排,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功能仍相对简单等。

  二是部分教学管理缺少相关配套软件和程序,教学信息管理缺乏统一标准接口。该校2006年开发了琴房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音乐舞蹈大楼琴房管理,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也在这期间投入使用,两个系统均单独运行,由教务处进行管理,今后对其进行整合势在必行。整合后硬件配置也需要进一步升级,以便充分满足学生大批量登录系统进行选课、登记琴点操作等各个环节的需要。

  要全面推动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必须从从管理队伍、技术支持、硬件投入、安全维护等多渠道加强建设,同时注重立足院校学科专业特点,因校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路径。针对以上分析的系统存在问题,本文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成立专门的信息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计划和规划,将管理和技术有机结合,给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强有力的保障。加强一线教学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师生。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开发周期长,就一般高校而言,计算机技术管理人才相对不足,可考虑采取“购买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之路,选用灵活的、架构先进的学分制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了二次开发的成本,同时投入资金购买较好的硬件服务器,采用分时分段的方法彻底解决集中登录操作系统容易拥堵的问题。

  首先是建立基于元数据的分布式异构的小型数据中心平台,统一各种数字平台接口标准,有效整合教学管理相关的软件,着力解决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和其他小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开发,使其更加易于使用,如苹果手机的操作系统、腾讯QQ程序等采用图形化操作界面,就算没有专人培训,大家也都会使用。目前,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由于软件系统的不完善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引起的。如没有系统管理员,或者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认识不深。很多小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阻碍了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多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建议,根据其中合理的建议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一个系统只有使用者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在信息安全方面增加必要的互联网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在有些学校也曾经出现过数据丢失和数据遭到黑客的修改,提出故障时的恢复方法和策略,增加教学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点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教学管理改革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实施的难度,制定具体规划,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才能更好的为教学、为师生服务。

  [1]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2]蒋志.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培训,2010,2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管理类和工程类本科专业的限选课程。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内容涵盖计算机科学管理系统、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学、决策论等相关领域。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有着间接和直接的作用,从间接方面讲,它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的知识含量,从直接方面讲,它通过对企业管理人观念、常规管理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两个贡献来作用管理人的观念:一是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二是对企业的贡献。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是指提高管理人的办公效率,可从实用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考虑,“实用”方面考虑是指供管理人使用的办公软件必须简单、易用和好用,“心理”方面考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管理人的权威感、名誉感和优越感。对企业的贡献是指信息化必须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两个贡献或贡献的倾向将促使管理人改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看法,并对其持积极肯定和坚决支持的态度;进一步,还将启迪管理人的思维,使管理人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鉴于软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用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因此,如何更好地教授与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也成为高校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任课老师需讲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方法,数据整合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管理技术,辅助决策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对象持久化技术,软件测试方法,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内容(见图1)。因此,课程内容繁多,考虑课时所限,单独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熟悉、掌握课程的内容。

  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已逐渐从早期的主机集中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的方向发展。B/S模式是从传统的C/S模式发展起来的计算模式。C/S是松耦合系统,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对话的,由客户端发出请求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经传递机制送回到客户端来,而B/S模式是把C/S模式的服务器端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分解成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同时也简化了C/S模式的客户端,仅保留其表示功能,从而成为了一种典型的三级结构模式:表示层、处理层和数据层。

  2.程序设计的语言。已由最初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如C语言)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Java、;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C++语言。Java是一个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在Java SE 1.5版本中,Java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 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

  3.数据的采集方式。由原来的人工录入发展到如今的条形码、RFID、GPS等物流网设备的采集。

  条形码识别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由一组排列规则的、黑白相间的、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这些条状符号对应着不同的数字,能够很方便地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法表示不同的含义。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一样,RFID系统也是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简称。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

  4.互联网核心技术。逐渐从Web1.0(以数据为核心)发展到Web2.0(以人为出发点)。

  Web1.0以门户网站等技术为代表,强调内容的组织与提供;而Web2.0技术以Wiki等自服务模式为主,强调自服务和内容由使用都自动生成。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

  5.系统整体观念。由原来的独立系统开发逐渐延展到现在集成系统的开发。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在建设时期、开发技术、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满足各级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系统集成为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金的开发多数针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框架体系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相关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SOA架构、决策技术、WSH架构、异构数据整合技术、Web Service技术等。

  各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高校几乎都出版了相关的教材,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偏重点不相同,教材和授课内容上的差异也较大,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教学。

  1.注重理论教学,缺乏案例教学。部分老师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强调理论的介绍,忽略了案例的作用,不仅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致使教学与生活脱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是加深学生理解、增强记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教学案例的改革过程中,编制的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况且是凌乱的几个点,不能贯穿成一条线,很难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全面展开应用。期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同仁和专家们,共同研究探索,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过分强调案例教学,讲授知识少。一味地强调案例教学,案例充分,所讲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但是讲授的内容相应会有所限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讲授。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边互动,一般耗时较多。如果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受限,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建议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精选案例,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案例法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科的特点过分强调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无异于一般举例,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3.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主干课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也应该有所偏差,根据专业特色。案例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成为知识的载体,它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能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有用性”更鲜明地体现出来。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1.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其主干课程,授课时要从真实软件项目中总结、归纳软件开发全过程作为案例,包括: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针对如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选定物流管理系统、水路运证系统等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开发过程作为案例,将会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综合考虑课程约束,制定恰当案例辅助学生多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专业不同,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课时安排有时也存在差异,如课时为72学时、54学时和36学时。对72学时,可以选用一些涉及面广、业务逻辑复杂的信息系统;而对36学时,最好选用一些结构简单、功能少的小系统。

  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循序渐进掌握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选定之后,每次课程结束时,提出下一节课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充足的课后时间来分析探讨、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课堂上,直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除非难点问题,直接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决绝办法,并举一反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目前多数都在课堂讲授,在机房上机实践。未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可能会将该课程搬到实验室,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项目,不仅使学生学到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学到如何快速、灵活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

  [1]陈燕,李桃迎,屈莉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左美云,邝孔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孙志恒,郁红英,王晓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5]邓三鸿,许鑫,王昊,岑咏华.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9).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现代高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是学校内数量最大的教学群体,其教学管理活动是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核心工作。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学管理进程进行专门研究,建立合理的数据元体系,优化教学管理活动,可以使教师最大限度的减轻负担,最方便的进行教学资源获取。本系统是在职工管理、科技管理、学科管理等基本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系统采用客户端/浏览器(C/S)和网页端/浏览器(B/S)模式,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前台采用PowerBuilder开发。整个系统分为三层架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

  教学管理系统在高校教学教务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系统必须具备功能强大、易于操作、实用性强等特点。教务管理系统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软件。该系统可以使学校教学工作更加高效、科学、规范,同时大幅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使老师和学生可以方便的在网上实现,查看个人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安排、考试安排、网上评测等教学活动。该教务管理系统采用的是C/S和B/S两种架构的结合,突破了传统教务系统使用的局限性,实现了多终端同时工作访问数据库。因此可以在不同地区、任意时段、多点并发访问数据库,增大了数据的共享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校可设置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计划、学籍档案、编排课表、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等。高效教学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基于校园网技术,构建课堂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及教学过程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网络化,实现学生数字化课堂学习。

  用户通过web端和客户端,执行业务操作,如查看任课安排、编排课表等。系统通过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交互,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教学资源、学生学籍、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考评、考试事务、免修重修、学生成绩、毕业处理、等级考试、教材管理,共十二大模块。其中系统管理主要作用是定义用户、角色、用户角色、角色菜单项,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定义,根据不同的用户的需求,建立不同的角色,进而分配不同的菜单项,生成不同的用户界面;对数据字典进行设置;创建数据库备份计划及备份数据库。教学资源负责设置学校信息、校区信息、楼房信息、教学场地、院系处室、教师信息、专业信息等系统运作的基本数据。学生学籍管理包括建立班级、建立学籍档案、维护学籍档案、学期注册等管理学生学籍信息的功能模块。教学计划主要是构建课程/环节库,录入理论和时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设置年级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培养方案,复制专业培养计划,复制年级教学计划等。教学安排包括制定学期开课计划、设置理论时间教学任务、编排课表、正选/补选等管理教师教学课程安排的相关功能。教学考评通过该模块对教师/实践教师所对应的班级及学生进行设置,同时制定考评指标、环节、时间等,对教师进行质量评价。考试事务在读取课程结束节序后由承担单位教学秘书网上确定需要排考的课程以及确定考试安排任务;同时对补考设定规则;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排考及试卷管理。免修重修,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免修重修设定规则,学生通过网页申请免修重修。学生成绩管理,根据管理人员设定的成绩录入课程、规则、时间节点,教师通过网页端录入成绩,经成绩认定后,学生通过网页端进行查看;毕业论文与主修课程类似。毕业处理的作用是根据学生毕业规则,设定预计毕业环节和预计毕业生,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毕业,教务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打印证书,予以毕业。等级考试功能是根据在系统管理中设置的等级考试名称,设置等级考试的规则及报名时间等,学生通过网页端进行报名;考试结束后,导入等级考试成绩及查看汇总等级考试成绩。教材管理包括库存管理、收订、采购、入库、出库、调拨、付款、收款等环节。

  高校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层实现、业务逻辑层实现和用户表示层实现。其中数据处理层主要完成的操作有插入操作、更新操作、查询处理和删除操作。这些交互的操作都是和事务管理,数据处理相联系的。业务逻辑层连接沟通了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传递及处理数据,包括逻辑描述、数据有效性的考证等问题。

  采用PowerBuilder开发工具,PowerBuilder是一种可视化图形界面的面相对象的开发工具。它的应用程序是受时间驱动的。所谓事件就是用户发出的动作,即作用在对象上的动作,也就是在对象上可能发生的情况。PowerBuilder提供了一系列的对象:应用程序对象、窗口对象、菜单对象、数据窗口对象等,对象中又包含控件。这些对象有一些优异的特点:继承性、封装性、多态性,因此这些对象可以被程序开发人员重复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软件的可维护性。

  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高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实现高校网络化教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高校实际需要,从教学管理工作基础出发,提出了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快速、准确,高效教学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数据冗余度。本系统操作简单,易学习、易理解、易掌握,而且界面友好,系统稳定,速度快。随着教育体质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变化,我校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充与改进,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更高效的保障。

  [1]唐慧珍.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6).

  [2]唐洁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3).

  [3]程庆钿.教务管理软件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9).